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妮基(Niki de Saint Phalle)與洋子

法國藝術家與日本藏家的知遇紀事

撰文・攝影 | 邱馨慧 圖版提供 |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本文原載於2015年11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繼2014年巴黎大皇宮後,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舉辦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 1930-2002)的大規模回顧展,超過100件展品完整介紹這位法國前衛女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展品的大部分來自一位化名「洋子」的日本藏家增田靜江,道出一段西方藝術家和東方藏家的情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妮基・桑法勒」回顧展,展期至 12月14日。


妮基・桑法勒是戰後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她在法國出生,母親是法裔美國人,父親是有法國貴族身分的銀行家,少女時代在美國和法國度過,成長過程中接觸的神話、旅行及前衛藝術,構成她獨特的創作風格。妮基.桑法勒青少女時期曾擔任時尚模特兒,18歲登上《生 活》(Life)雜誌封面,後來也成為《時尚》(Vogue) 雜誌的封面女郎。她18歲與小說家哈利・馬修斯(Harry Mathews)私奔,兩人後來育有一女一男。


23歲,妮基・桑法勒為治療精神疾病而開始繪畫,從此立志成為藝術家。1955年她參觀過高第在巴塞隆納的奎爾公園,對創作風格產生重大影響,也開啟了她後來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建造雕塑公園的契機。1960年起,妮基・桑法勒與運用工業現成物製作動態雕塑的尚・丁格利(Jean Tinguely)共用工作室,後來進而同居,並於1971年結婚。

他們最為人熟知的合作作品為龐畢度中心的〈史特拉汶斯基噴泉〉,以及1966年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展出巨大版的〈她〉(hon,瑞典語),觀眾從〈她〉的生殖器進入「體內」參觀,作品被譽為「女人的教堂」。

妮基・桑法勒的第一個成名作是1961年發表的「射擊繪畫」主題系列。射擊繪畫是在石膏浮雕上裝置罐裝或袋裝顏料,然後用來福槍射破顏料所完成的繪畫,不僅兼備繪畫與雕塑的要素,也是行為藝術的先驅。

妮基・桑法勒其後的作品多以女性的社會角色為主題,,她深受西蒙波娃《第二性》的影響,魔女、娼婦、聖母, 母親等女性多重角色,成為60年代以後妮基作品的中心主 題。本次展出的〈紅魔女〉便集複數女性形象於一身,娼婦般的紅色魔女,上半身中央卻佇立著聖母像左腳則 嵌了一個嬰偶。她從朋友懷孕的體態衍生創作「娜娜」系列,賦予女子奔放的型態和鮮豔的色彩,展現了開放的女性形象,也成為她鮮明的個人作品風格。身為女權主義的旗手,妮基・桑法勒的創作不侷限於繪畫和雕塑,她將觸角廣及電影、舞台、寫作等領域,並投身雕塑公園「塔羅庭園」的建築設計,創作樣貌多元豐富。


1994年,日本櫪木縣那須高原成立了世界首座以妮基為名、專門收藏她的作品的美術館。「妮基美術館」的創立者,是自稱「洋子」的已故收藏家增田靜江,與妮基有段超過20年的友誼。隨著妮基和「洋子」相繼故世,成立了 18年的妮基美術館於2011年8月關閉。儘管如此,「洋子」 生前在日本推廣妮基的藝術不餘遺力,妮基的藝術在日本 獲得認同和歡迎,「洋子」功不可沒。荒木經惟於2000年參觀妮基美術館說:「被彼岸的妮基所射殺的我,希望葬於塔羅庭園。」橫尾忠則也在那須溫泉旅行之際,畫下以妮基作品為靈感的畫作。

「洋子」增田靜江和妮基年齡相差一歲,她是東京上野廣小路附近日本料理屋「花家」的長女。靜江自小有一股英氣,曾與男孩子決鬥,在龍蛇雜處的「下町」成長的她,也曾立志當不良集團的女頭目。步入中年後,她是兩邊忙於娘家和夫家事業的幹練女性。1980年8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東京的畫廊偶然邂逅妮基的作品,從此將她帶領到人生的第二個階段。

那是一張名為〈給戀人的情書〉的版畫,背景全黑,畫中女子睜大眼直視畫外,其他還有色彩繽紛的女體、蛇、 唇、心、手、太陽等圖案,圖案下寫著「我將身體獻給你。我想念你。你是我的太陽,我將乳房獻給你。我親吻你。你是我的鳥。我將手獻給你。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蛇。」靜江完全被畫所吸引,她回憶道:「彷彿魂魄遭懾的強烈體驗,在我的體內有某種東西突然被解放了。」她在畫前佇立良久,回過神來告訴畫廊人員要買下妮基的所有作品。


靜江說:「妮基的作品,讓我變回赤裸的女子。」 妮基自1960年代後半起,用前衛藝術向世界宣揚女性解放運動,然而在80年代保守的日本,仍難被一般人所理解。「60年代妮基的射擊繪畫所打出的子彈,繞行地球20年,命中我的心臟。妮基是超越民族性、時代性、地域性的藝術家。」靜江從妮基的作品中獲得勇氣,使她得以掙脫日本傳統的威權,「我要做自己活下去。無論何時都要肯定自我地活下去。」

靜江在49歲邂逅妮基的作品,50歲決定建造妮基美術館。「妮基就是我。妮基的作品世界,不僅有她自己的歷史,還包括我和其他女性的自身史。」「有朝 一日我要建立妮基的美術館,讓更多人認識妮基和她的作品。開闢更多女性與自己對話、恢復元氣的空間。」

靜江先在自己的公司大樓開闢「妮基空間」,然後在畫商的介紹下,在巴黎與妮基首度會面。因顧慮「靜江」不好發音,自稱「洋子」,也有捨「靜流江川」,取「遼闊大海」的意思,為自己的人生新階段下了註腳。靜江和妮基的往返信件達五百封,靜江的書信洋洋灑灑報告鉅細靡遺,妮基的信件則精心手繪如一件件作品,甚至試著畫出日文和漢字,令人會心。兩位同時代女性的20年情誼,已超越了藝術家和收藏家的關係。

除了提供自己的收藏舉辦展覽,靜江還安排妮基拍攝的電影在日本上映,舉辦巡迴講座。美術館成立後更積極收集妮基的相關資料,發表許多文章,使妮基的藝術得以在1980年代後被日本重新認識。

妮基美術館開館後經過四年,妮基於1998年10月首度造訪日本,除了參觀為自己作品所建的美術館,也走訪了京都。日本的寺院和佛像給予妮基新的靈感,於晚年發表大作〈佛陀〉。由於妮基和靜江的友誼,日本元素進入了妮基的作品。

事實上,妮基和靜江的關係並非一開始就如此密切和順利,靜江的粉絲熱情最初讓妮基有所顧忌,後來兩人在建立美術館階段也時有意見衝突,然而再大困難都未讓靜江放棄,所有的紛擾和誤解也如妮基彩繪書信所言:「一切都已原諒,一切都已遺忘。」NHK出版的《妮基和洋子―― 下町女將變成妮基・桑法勒的收藏家》詳細敘述了這段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




妮基美術館(已於2011年閉館) http://niki-museum.jp/contents/


《妮基和洋子―― 下町女將變成妮基・桑法勒的收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