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山種美術館經典收藏

吟詠日本繪畫之美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山種美術館(原載於2011年12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山種美術館的創辦人山崎種二年輕時只是個米店小弟,受到老闆山崎繁次郎的影響而對繪畫產生興趣,在他發跡後,創辦美術館的夢想開始浮現,他希望用美術服務社會,讓一般人也能體驗日本畫之美。1966年山崎種二成立山種美術館,至今館藏多達一千八百多件,其中不乏日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精品,包括名列日本重要文化財的速水御舟〈炎舞〉,以及東山魁夷、川合玉堂、村上華岳等人作品。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幕末明治英國建築師的日本繪畫課

建築師康德和他的繪畫老師河鍋曉齋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三菱一號館美術館(原載於2015年8月《藝術家》雜誌)


東京車站附近的三菱一號館美術館,是一座原址復刻19世紀末的洋式紅磚建築。設計三菱一號館的英國建築師約書亞・康德有日本近代建築之父之稱,他折衷古典與現代的風格,影響所及包括台灣日治時期建築。康德廿四歲受日本政府之聘,於明治10年(1877)赴日擔任外籍顧問,對日本近代建築的貢獻卓越。愛好日本美術的康德,拜著名繪師河鍋曉齋為師,並將老師的作品介紹到海外。東京丸之內的三菱一號館美術館舉辦「畫鬼曉齋—末明治的明星繪師與弟子康德」展,兩個在不同專業領域引領風騷的時代人物,於邂逅一百年後首度雙人展,在康德為三菱企業設計的第一棟辦公大樓「一號館」的復原空間舉行,別具意義,展期至9月6日。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三菱企業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承傳的東洋至寶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原載於2012年6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由日本三菱企業岩崎彌之助與岩崎小彌太父子所創設的靜嘉堂文庫,今年已邁入120周年,其所屬之美術館將推出三個「承傳的東洋至寶」特別展。這對熱愛藝術的父子,共藏有國寶七件、重要文化財83件,以及約20萬冊的古籍與6500件東洋古美術品,收藏質量在日本擁有極高的評價,也為日本保存下貴重的文化資產。



東京都庭園美術館

裝飾藝術建築風華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東京都庭園美術館(原載於2015年1月《藝術家》雜誌)

大食堂設計:Henri Rapin 吊燈:René Lalique
石膏壁:Ivan-Léon Blanchot設計 玻璃雕門:Max Ingrand

被Casa Brutus《日本美術館百選》列為東京首屈一指的庭園名勝,「東京都庭園美術館」整修三年後,終於再度對外開放。這座日本現存最具代表性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éco)建築,原為皇族朝香宮鳩彥王的宅邸,完成於1933年,內外精緻講究的設計和工法,在日本保留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風靡歐洲的美學樣貌,是東京都指定的有形文化財。最近完工的新館也同時啟用,首檔展出當代女藝術家內藤禮個展「相信的情感」,她繼豐島美術館的〈母型〉之後,再度以最低限的表現手法融入自然和建築,讓置身其中的人湧現靜謐而濃郁的情感。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琳派①】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收藏

今年(2015)京都舉辦一系列展覽紀念琳派誕生400年,不妨回顧一下2012年幾篇關於琳派的舊文。

跨越設計與藝術藩籬的「日本琳派」專輯(原載於2012年7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如果說19世紀西歐醉心「日本主義」的文化菁英做為「哈日族」的始祖,那麼他們哈的日本文化,一部分是浮世繪,另一部分就是琳派。

熱愛日本文化的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曾大力讚賞琳派,他在1987年NHK節目現身介紹琳派對法國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影響。平面設計大師田中一光也曾說:「琳派是現代設計的先驅。」日本國民畫家東山魁夷、抽象前衛畫家岡本太郎、拍賣行情最高的村上隆、當代藝術主力會田誠等都自承受到琳派影響。琳派是什麼?它有什麼魅力讓克林姆(Gustav Klimt)為之傾倒?讓賈列(Émile Gallé)的玻璃藝術一舉奪下巴黎萬國博覽會大獎?如何抹去工藝與美術的界線,讓生活美學晉升藝術殿堂?琳派與台灣俗稱的膠彩畫有什麼不同?台灣有沒有琳派?

【琳派②】根津美術館收藏


跨越設計與藝術藩籬的「日本琳派」③
尾形光琳的抽象與韻律 

根津美術館「光琳展─國寶〈燕子花圖屏風〉 
與大都會美術館〈八橋圖屏風〉」直擊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根津美術館
(本文原載於2012年7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琳派」為日本美術史寫下擺脫中國水墨畫影響的篇章,連同浮世繪,形成「日本主義」影響歐洲藝術,同時對日本的當代設計及藝術產生巨大影響,其字面上的「琳」字,指的就是江戶時代畫家尾形光琳。東京的根津美術館於今年4、5月舉辦 「光琳展──國寶〈燕子花圖屏風〉與大都會美術館〈八橋圖屏風〉」,策展人野口剛於記者會上說明:「琳派在繪畫中表現設計性,是日本以外所沒有的。尾形光琳正式的畫家生涯只有20多年,期間特別是利用屏風的大畫面製作,對比的色彩與幾何學構圖等創舉,深刻影響了日本繪畫史。」

【琳派③】MOA美術館收藏

跨越設計與藝術藩籬的「日本琳派」③

光琳最後的流金歲月 

探訪MOA美術館〈紅白梅圖屏風〉與光琳故居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MOA美術館 
(本文原載於2012年7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現藏於日本靜岡縣熱海MOA美術館的國寶〈紅白梅圖屏風〉,是琳派代表藝術家尾形光琳晚年的最高傑作。這件作品在構圖上繼承了俵屋宗達〈風神雷神圖屏風〉的影響,標誌著琳派獨特的私淑師承脈絡,這股脈絡在日本美術史上一直延續到當代,包括20世紀日本戰後知名抽象前衛畫家岡本太郎的 〈森林法則〉,以及目前當紅的會田誠「戰爭回歸」系列的 〈美麗的旗幟〉等,其影響甚至遠及歐洲。分離派畫家克林姆 (Gustav Klimt)曾創下繪畫最高拍賣紀錄的代表作〈雅德勒. 布蘿奇–波兒肖像I〉(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對應了紅梅,情慾的〈達妮〉(Danae)對應了白梅,構圖與類似「光琳波」的圖案都留有〈紅白梅圖屏風〉的鮮明印記。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川端康成 x 東山魁夷

文壇與畫壇巨擘的藝術情誼
撰文│邱馨慧    圖版提供│山梨縣立美術館(原載於2011年11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熱烈追求美、探索美、表現美,而在文學光環之外,這位大文豪其實具有深厚的美術造詣,也是知名的藝術收藏家。他一生中與多位文人、畫家過從甚篤,其中與日本繪畫大師東山魁夷維持著謹守禮儀節度、淺淡卻深刻長久的友誼,最為人津津樂道。川端康成經常收購東山魁夷的作品,為他的畫集作序;東山魁夷也以作品相贈,幫川端康成的作品製作插畫或封面。近日,山梨縣立美術館、大阪府茨木市川端康成文學館與新瀉市立美術館,推出了三檔展覽,記錄這兩位文壇與畫壇巨擘的深厚情誼,以及彼此對於藝術的熱情與執著。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夏目漱石的美術世界

文學建築的虛構美術館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廣島縣立美術館、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靜岡縣立美術館
(本文原載於2013年7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被稱為「國民作家」的明治時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少時立志以漢文出世並曾留學英國的他,文學世界裡蘊含著一個橫古貫今融會東西的美術世界。在廣島縣立美術館、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靜岡縣立美術館聯合策展下,首度舉辦大規模「夏目漱石的美術世界」展,伴隨豐碩的考據研究,展出文學作品中實際存世的繪畫、重建小說中虛構的作品、同時代畫家朋友的作品、親筆繪製的南畫山水,以及親自參與的書籍裝幀等,具體呈現出作家內心的美學風景,由今年3月下旬起,分別於廣島縣立美術館、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靜岡縣立美術館巡迴展出至8月下旬。

東京藝術大學的大學美術館副教授古田亮,列舉與美術有著若干關聯的近代文學家,例如與夏目漱石同時期的森鷗外(1862-1922),擁有醫學背景,以解剖學之眼分析美術。後起的白樺派作家則積極介紹印象派以後的西洋美術,並與畫家交流熱絡。武者小路實篤(1885-1976)、有島生馬(1882-1972)等除了寫作,也都畫了一手好畫。接著的川端康成(1899-1972)則是曾預支稿費收購國寶的知名美術收藏家。原為美術記者的井上靖(1907-1991)在藝術圈交友廣闊,並撰寫大量與美術相關的著述。本次展覽所聚焦的夏目漱石,最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的美術世界並存於他的文學世界裡。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奈良美智訪答實錄

橫濱美術館「和你我有點相似」個展直擊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橫濱美術館 原載於2012年9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以繪畫、素描、大型裝置等多樣作品享譽國際的奈良美智,自7月中旬到9月23日在橫濱美術館舉辦個展。本展反映出奈良美智在震災之後,重新回歸創作的原點,展出包括首度挑戰的大型銅雕,以及繪畫和素描。展覽名稱「和你我有點相似」(A bit like you and me)典出披頭四樂團〈Nowhere Man〉歌詞,藉以反映作品與藝術家及觀眾的關係。

追求普世共鳴

橫濱美術館策展人木村繪里子表示,奈良美智筆下的兒童或動物,時而帶有挑釁意味,時而帶著冥想似的憂鬱,多樣的表情引發世人廣泛共鳴。看似可愛的底層暗藏著強烈的意圖,或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感情,奈良美智逆向經營出人性共同的深度,刻畫出觀賞者的想像力。在各式標籤快速翻新與不斷變化的世界,能引發人們共感,長久留存並被傳頌討論的,就是與你我有點相似的、具有普遍性的事物。奈良美智希望藉由作品做為藝術家的分身,獨立存在並與我們面對面,聯結延續交流的關係。

11年前,橫濱美術館就是第一個舉辦奈良美智大型個展的公立美術館,如今在畫家有生之年舉辦第二次大型個展,是橫濱美術館的異例。本展於橫濱之後,將於青森、熊本與亞洲各國巡迴展出。本刊於展覽記者會率先提出三個問題,奈良美智的真情回覆令在場人士動容,訪答實錄如下。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專訪會田誠。生為天才,我很抱歉!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森美術館 原載於2013年1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美術是刺激視覺快樂的服務業」,1990年代初期以挑戰感官與觀念作品出道的會田誠(Makoto Aida)如此定義他的職業。這位與奈良美智、村上隆並列日本當代畫壇三大天王的毀滅美學戲謔大師,用美少女、戰爭、死亡上班族等題材,對當代的混沌日本提出辛辣批判。東京森美術館目前推出會田誠首度大規模個展,展出生涯代表作約100件,展期至2013年3月31日。

新作除呼應日本震災後的核能爭議,繼十年前血腸飛濺的〈切腹女子高中生〉,既殘忍又可愛的古怪邏輯暴走出17公尺長的巨幅新作〈百花怒放〉,從身體切口噴發出草莓、糖果、彩紙、水鑽、鮮花、蝴蝶。展覽特設「18禁部屋」,提供自主選項觀摩〈食用人造少女〉、戰爭的色情漫畫屏風,以及藝術家對著「美少女」三個字自慰等情色血腥的變態作品。1990年代的「戰爭畫回歸」系列在日本政治面臨右傾化之際,宛如警世晨鐘。舊作〈星際大便〉餘韻未了,本次展覽錦上添花增設貼滿小腸圖案的粉紅房間,並為直接坐在自己排泄物上的御飯糰假面〈不思考者〉塑像,創作題材擴及消化器科。性、消化、死亡,會田誠用職人畫師的精湛技藝創造白癡般的天才傑作,豎立一座又一座追念枉然的〈無謂紀念碑〉。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專訪杉本博司。從赤裸到著衣,從收藏到創作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原美術館(原載於2012年六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日本攝影大師杉本博司,除了攝影還涉足建築設計、雕塑、能劇、文樂等多方領域,此外他還是一名收藏家,織物、古美術、生物化石、史前器物、隕石破片等藏品無所不包,展現出他對人類思想、文化、科學、宗教的博學與領悟。此刻正於東京原美術館舉行的「從赤裸到著衣」展,他以服裝出發,梳理有關人類演進的命題。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時代的悲傷畫像-石田徹也的「變形記」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檔提供/靜岡縣立美術館(原載於2015年三月號《藝術家雜誌》)

《萌芽》1998年左右 靜岡縣立美術館藏

如果我們對世界的種種不合理已經麻痺,石田徹也的繪畫或許可以帶來一些提醒。他的繪畫承載著現代人的痛楚,筆調細緻冷峻,寓意尖銳準確。畫中人物經常與建築物、交通工具、桌椅、馬桶、電器等物體合體,如文明產物的荒謬化身,又仿若一種逃遁,或受困其中。有時畫中人物變形為昆蟲,他們大多身著上班族的制式裝束,蜷曲在潮蟲的甲殼中,或變成蟑螂男在垃圾桶覓食,或如用木屑自縛為巢的簑蟲,睡臥長椅宛如流浪漢。這些昆蟲變身,令人想起卡夫卡《變形記》,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孤獨絕望,無法見容於世間的齷齪存在。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田中一光與設計的前後左右

透視未來的視覺表現與生活美學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21_21 Design Sight (原載於2012年11月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出生於古都奈良的田中一光(1930-2002)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平面設計師,他用現代創作的手法,結合日本傳統,將他所熟知的庶民文化,如琳派、浮世繪、傳統藝能等做為視覺表現的主題,為日本文化塑造出生動鮮明的形象,樹立優雅節制的日本設計風格。田中一光在字型開發上投注的心力,與在文字設計術(Typography)上的貢獻,深刻影響了漢字文化圈的設計。而他於1980年代提案創立的「無印良品」,提倡簡樸的生活美學,洞悉今日世界所面臨的環境問題,預告回歸基本價值觀的正當性。今年是田中一光去世十周年,21_21設計中心即日起至明年1月20日舉辦「田中一光與設計的前後左右」特展,回顧一代設計大師一生的創作軌跡。田中一光生於戰後日本急遽變化的時代,作品也反映出日本自戰後重建到經濟起飛的歷程,對於當今日本社會的處境、未來的創意方向仍具啟迪。

艾爾文‧潘 ╳ 三宅一生

攝影與時尚的跨界視覺對話

撰文 ‧ 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21_21 Design Sight (原載於2011年10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攝影師艾爾文‧潘(Irving Penn)與三宅一生跨界合作長達十三年,但三宅一生從不出現在艾爾文‧潘的攝影工作室,艾爾文‧潘亦不出席三宅一生的服裝發表會,彼此缺席以保持個自創作的原創性。雖然這段默契式的合作已隨著2009年艾爾文‧潘逝世而告一段落,但透過現正於東京21_21設計館(21_21 Design Sight)展出的「艾爾文‧潘與三宅一生的視覺對話」,仍可再次感受由時裝大師與攝影巨匠的傳奇組合所創造出的永恆之美。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穿越時空絲路的「無垢」


從日本看無垢舞蹈劇場《觀》的文化版圖


文、圖/邱馨慧 (原載於2015年6月號《表演藝術》雜誌)

白鳥之死


5月2日,俄國芭蕾女伶瑪雅‧普雷賽斯卡亞(Maya Plisetskaya)在德國去世,代表作《垂死天鵝》的舞姿隨之與世長辭。同一日,日本靜岡藝術劇場(SPAC)的舞台上,也上演著一隻白鳥的死去,那是台灣無垢舞蹈劇場的公演,林麗珍的舞劇《觀》。

 《觀》的情節敘述守護河流的鷹族兄弟Samo和Yaki,同樣愛上神聖的白鳥,爭奪中造成象徵和平的白鳥死亡,兄弟相殘,河流消失。相對於一百多年前佛金(Michel Fokine)創作《垂死天鵝》,寫下20世紀現代芭蕾濫觴的一頁篇章,林麗珍的垂死白鳥同樣顫抖著,卻赤裸著身體,全身塗白,動作語彙也和西方舞蹈大相逕庭。兩隻白鳥的死,間隔著一世紀以來舞蹈的變遷。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捕捉光影的浮世繪師-幕末明治的小林清親

原載於2015年四月號《藝術家》雜誌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靜岡市美術館

有「最後的浮世繪師」之稱的小林清親(1847-1915)逝世至今屆滿一百年,日本電視台NHK於二月播出長達一個小時的特輯,介紹這位捕捉了日本近代化進程中的時代變貌和光影變化的日本印象派先驅。紀念展在靜岡市美術館、練馬區立美術館巡迴展出。

明治錦繪「光線畫」的開拓者
27歲才立志畫業的小林清親,運用遠近法、陰影法、明暗法等西洋繪畫手法,創作嶄新畫風的精緻木版浮世繪「錦繪」,幾乎一出道立即獲得成功。明治九年(1876年),29歲的他製作了東京新大橋雨中圖等五件作品,洋溢獨特的詩意。出版商松木平吉從中看出畫家對光與影的敏銳度,名之為「光線畫」,作品廣受好評,小林清親一舉躍為暢銷畫家。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雙領域中的席慕蓉

文/邱馨慧 原載於曠野‧繁花--席慕蓉畫集》2014年11月出版


 
196628自由比利時日報(La Libre Belgique)「藝術沙龍」專欄報導:「這位溫和可親的中國女子,1943年出生,祖籍蒙古察哈爾,剛以98最高分的首獎成績,完成她在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的繪畫研究,師承Léon Devos。在1964年抵達布魯塞爾之前, 她已在台灣師範大學完成藝術學習。」(註)這位女子,就是席慕蓉。

為人盡皆知的「國民詩人」,席慕蓉的詩在當今漢語世界的影響力,擁有整整兩代的讀者,她所視為「本業」的繪畫卻一直到最近才稍獲應有的重視。國立台灣美術館去年起推出「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從歷史的系統脈絡呈現戰後台灣美術風貌,席慕蓉作為1940年代出生的「三年級」20位代表之一,正式被記入台灣美術史。這一世代出生於抗戰時期,是戰後在台灣受教育、成長的第一代。中國美術史上一度因戰爭而中斷的留學潮,從這一代逐漸恢復,不過他們留學的時代背景仍不穩定,越戰正酣,台灣與法國斷交,西藏自治區成立,文化大革命。台灣電視新聞開播。文化氛圍則有披頭四風靡世界,傑克梅第、阿爾普、柯比意、毛姆、迪士尼去世。在這樣的時局下,「三年級」名單中出現四位留學歐美的女藝術家,袁旃、董陽孜、卓有瑞、席慕蓉,延續了自何香凝、方君璧、潘玉良以來女畫家的藝術探索之路。

居住空間的未來視野 -- House Vision 2013 東京展

原研哉所策劃的House Vision 2013東京展,可望於2016年在台灣展出。不如分享一下兩年前的採訪報導。

居住空間的未來視野——House Vision 2013 東京展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House Vision 實行委員會
(原載於2013年5月號《藝術收藏+設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