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千住博 X 西澤立衛聯手打造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

繪畫與建築的自然禮讚

撰文/邱馨慧 圖版提供/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 (原載於2011年10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1995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千住博,以獨具個人風格的瀑布繪畫獲得日本睽違27年的優秀獎,瀑布從此成了他的鮮明標幟為世人所熟知,千住博「瀑布藝術家」的名號不脛而走,是九〇年代起當代國際藝壇最活躍的日本畫家之一。今年十月十日,以展示日本畫家千住博作品為主的「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在避暑勝地長野縣的輕井澤開幕,美術館收藏了1978到2011年間千住博各個風格時期的代表作共計100件,擔綱建築設計的是去年與妹島和世搭檔拿下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西澤立衛。

「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依著山勢建造,優雅輕巧地鑲嵌在山林之間。千住博在記者會上說:「就是因為被大自然環繞,這座美術館才得以成立,我們希望建立一座沐浴在自然光線中,明亮的美術館,一個可以呈現我的作品、回顧作品年代的理想空間。希望大家來參觀時,可以藉由欣賞美好事物產生勇氣、生命力、新發現,若是這個美術館能提供這樣的經驗,就是我們最大的喜悅。」

提到建築設計的概念,西澤立衛說明:「當初接受千住先生委託時,千住先生就表達以光明開放為前提,讓人們能在明亮的空間中,悠閒體驗他的作品世界,同時可以在此相聚,或者渡過一個人的時光。為了讓人們彷彿走在森林中,我們設計了各式各樣的場所,透過各個角落和家具的配置,與千住先生的作品產生對話,並感受豐富的自然。希望這個開放性空間的概念,讓這座美術館不但可以是一座公園,也是私密的會客室。」

西澤立衛1995年與妹島和世合組SANAA建築事務所,去年兩人聯手拿下普立茲克建築獎後,開始被國際廣泛認識,著名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就是他與妹島合作的作品,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則是他以個人名義設計的第三所美術館。相較於他2008年完成座落市區的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2010年完成島嶼上的豐島美術館,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顯示出山林的特色。該館用地一萬平方公尺,其中美術館建築僅佔1500平方公尺,除了受矚目的藝術品與建築物外,種植了150種類,6000株樹木與花草,黃、紫、粉紅、銀、藍等各色觀葉植物,將隨季節變換林相,為美術館增添風采,使美術館成為更能融合植栽、藝術品,與人類活動的空間。


西澤立衛曾說過:「比起建築物本身,我更關心建築裡的內容。」建築裡最主要的內容自然是人,除了配合人類活動表現機能,還必須關心人們處身建築裡的細微感受。對美術館而言建築裡的內容則還包括藝術品,西澤立衛設計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時,就曾提出「專為現代藝術所作的家」的概念,由走廊串連起大大小小箱子般的十六座建築物,都是一間間為特定藝術品打造的家,散佈在美術館區成為一個藝術聚落。22件受美術館委託創作的藝術品,在西澤立衛的建築巧思襯托下,張力魅力都更為突顯。例如其中一個白箱建築,住著澳洲藝術家Ron Mueck的一件超大寫實人像雕塑,參觀者走進這個空間,彷彿登門造訪一個巨人,震撼更大感動也更強烈。林明宏的大花地板則舖設在餐飲空間,與參觀者產生更親密的交流經驗。此外,韓國藝術家崔正化的戶外雕塑──由假花拼裝而成的馬,連同背後高低層次的白色建築、走廊,成為十和田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標,也是日本美術館中辨識度最高的風景之一。

「把戶外視為建築物的一部分」是西澤立衛設計的基調之一,將戶外納入室內的作法經常是縮減室內面積,讓出更多空間給戶外,而形成個人特色的「分棟形式」,也就是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一般的箱子組合。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所座落的地點是日本街道百選之一,著名的櫻花與松樹夾道景色,透過西澤立衛「分棟形式」的做法融入美術館風景,而箱子建築的方形搭配了周遭的建築,為城市加入一段輕亮的節奏旋律。

西澤立衛的作品具有將建築融入周遭環境的特徵,他在瀨戶內海島嶼上的豐島美術館,與藝術家內藤禮合作,用水的主題呼應附近的海。混凝土薄殼塑出純白的水滴形狀建築,宛如滴落地面的水。這一「滴」美術館以自由柔軟的造型配合了地形高低,頂上開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孔,讓光線、雨水、風等自然元素進到空間內,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那麼倘若要為瀑布建構一座美術館,給它一片山林或許是理想的設計。西澤立衛說:「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建築物的構成配合地形順勢傾斜,宛如單一空間(one-room)的地景。藉由突出的屋簷、屏幕與防紫外線玻璃,稍微削弱光線的同時,輕井澤的風景與綠意、光線,也柔和映入室內,融入並調和了輕井澤的自然與千住先生的藝術。」西澤立衛配合千住博的作品設計動態,連地板都隨地形起伏,彷彿有走在戶外的感覺,是這座美術館的特徵之一。漫步美術館好比經過一道道傾瀉而下的瀑布,幽靜中依稀可以聽到水聲磅礡。天花板開了幾處不規則圓弧洞,引入光線並嵌入一片天空、一隅庭園;借用玻璃帷幕反射、透明的特質,映照周圍的綠意;還有黑光設備的展覽室展出千住博的〈夜間瀑布〉(Night Fall)風格畫作。

千住博不止畫瀑布,館內收藏的100件畫作展示出他的創作脈絡,例如1980年學生時期的作品〈遙〉,就可以看出他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深厚,當時22歲的千住博正處於奮鬥摸索階段。千住博說:「我和日本畫的相遇是在高中時期,看了一個畫展十分感動,從而愛上這種畫具素材。事實上日本畫具所使用的天然礦物是從中國、澳洲、北美大陸等世界各地蒐集而來,加以日本獨特的技術混合天然的膠製作成岩彩,因此可以說原本是取諸世界大地的。」千住博希望以這個材料創作出超越國境的美,用任何人都能領略的魅力,傳達並歸還於世界。

也許他很快就領悟到自然之美,就是人類共通感受的語言。也許他只是順著身體內潛伏已久的日本美意識,一種置身自然之側的製作態度,生活在四季折折的變化裡,從風土中孕育而出的日本獨特的心。1991年創作的〈水平面〉(Flat Water),畫面已經傳達出亙古悠遠的洗練美感,1994年〈星辰墜落的夜晚〉(When the Stardust Falls)也表現出華麗與寧靜並存的日本藝術特色。到了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瀑布〉更一鳴驚人,黑紙白水宣洩出近乎抽象的畫面,完全不予人日本畫的感受,站在源源不絕飛濺的流水前,空間無盡時間永恆,東西國際的界線消弭,日本畫從而邁入新紀元。


千住博的新嘗試被稱為「日本畫的冒險」,他說:「我想表現大量的水匯集凝聚後,瞬間由上而下的爆發力,幾經摸索突然捕捉到顏料往下流的效果。隨著角度不同,顏料流動的速度也不同,畫面囊括了各種時間,運用的則是不變的地心引力法則。」千住博的瀑布有的磅礡有的靜謐,近年也開始運用色彩與夜光創作,十多年來反覆歌頌的主題,展示出流水的豐富面貌,而恆常靜默的畫面,也總能讓人傾聽到「水之音」。

千住博的藝術果然開始以美的力量向外傳播,作品被世界各地展覽收藏,最具代表性的常設作品包括2002年在靜岡伊豆的伊東大德寺聚光院別院,完成〈水之森〉、〈沙漠〉、〈海〉、〈瀑布〉等主題的77枚襖繪(和室建築的木製牆面或拉門);2004年完成羽田機場第二航空站裝置〈瀑布的極光〉、〈銀河〉等;2007年費城費爾蒙特Fairmont公園內,吉村順三所設計的日本書院建築「松風莊」,也留有襖繪等20件作品。這些大型作品大多都沒有落款簽名,他表示藝術品由誰創作並不要緊,讓更多人心中留下感動的印象才是最重要的。

千住博說:「我認為當跨領域合作奏出和諧的樂章,將會產生無限美麗的調和。」他也如此期許著藉由美術館的興建,讓繪畫與前衛建築設計交流,產生對話與共鳴。千住博與西澤立衛,兩人分別進行著不同藝術領域的革新,對自然的喜好卻是一致的,兩者激盪構築的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就是繪畫與建築對自然的禮讚,詮釋出日本美意識的洗練與極致。


輕井澤千住博美術館 http://www.senju-museum.j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