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奈良美智「遲交的畢業製作」

豐田市美術館「for better or worse」回顧展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豐田市美術館

(原載於2017年9月號《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1995年開館的豐田市美術館,是建築師谷口吉生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在日本美術館的魅力建築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被許多美術迷、建築迷列為一生必訪的朝聖之地。這座離名古屋近一小時車程的現代美術館,目前正舉辦奈良美智的大規模個展「for better or worse」,回顧他的30年藝術歷程以及最新創作,展品包括許多自海外借展的代表作,各時期重要作品齊聚一堂,機會相當難得。展期至9月24日。

奈良美智於1959年出生於日本東北部的青森縣弘前市,1987年愛知縣藝術大學碩士畢業,到今年正好屆滿30年。愛知縣藝術大學位於名古屋市郊外的長久手町,鄰近豐田市美術館。奈良美智在愛知縣度過大學四年、碩士班兩年,加上一年無所事事的時光,總共七年,擁有許多此地的回憶,因此本次展覽別具意義。他說,這個展覽對自己而言,「好像是遲交的畢業製作」。  

奈良美智說:「留學德國時期回國,通常不是回東京或故鄉青森,而是回到愛知,恩師和學弟妹的所在,我理所當然般地回到這裡作畫、做雕塑,彷彿是我的第二故鄉。對我而言,長久手町周邊都是學生宿舍,德國時期的工作室也是其延長線。」

展覽標題「for better or worse」,通常用於婚禮,宣誓無論順境或逆境都不離不棄。奈良美智回顧走過的30年創作生涯,未曾因為遭受困難而放棄,面對未來也將帶著作為藝術家的自信和自豪繼續創作,因而用這句無論境遇好壞的誓言以表明決心。本展展出他自1987年碩士畢業到近期的作品,其中包括繪畫50件、素描約50件,FRP、木雕等立體作品,以及小屋裝置等,共100多件,除介紹奈良美智多樣的藝術表現和歷程,也藉由他的私人物件,展示其美感養成的根源。


流行音樂滋養的視覺藝術


第一間展室展出奈良美智的個人收藏,一邊是唱片、畫冊、攝影集、小說、玩偶、雜貨等,將奈良美智家中的擺設,幾乎原封不動地搬到美術館展覽。另一面牆排滿324張奈良美智自中學起蒐藏的唱片,策展人鈴木俊晴指出,約翰・希亞特(John Hiatt)1975年專輯《Overcoat》封面的人站在水裡,埃里克・馮・施密特(Eric von Schmidt)專輯《2nd Right 3rd Row》封面的人手裡拿著一張圖,唱片封面的許多元素,都經常出現在奈良美智的作品當中。  

例如奈良美智於311震災後所繪的〈Blankey〉,畫中主角噙著淚水立於水中,而他在20年前出版的第一本畫冊就名為《深深積水》(深い深い水たまり),畫冊的封面之作(繪於1995年)也在本展之列。  

擺滿雜物收藏的桌上有盞檯燈,寫著「I’m not sleepy and there is no place I'm going to」,出自巴布・狄倫《Mr Tambourine Man》專輯中的歌詞。奈良美智說唱片封面是他的美術老師,這個展室的每個物件,都是他成長過程中構成世界觀的因素,也是深入了解其美學背景的重要線索。  

每週日晚上7點5分在澀谷電台「親父(老爸)搖滾部」 節目擔任DJ的奈良美智,也為這個展覽室精選45首的1960與1970年代西洋老歌,在展覽期間不斷播放。許多人知道奈良美智喜歡龐克,這些在他接觸龐克之前的歌曲內斂而富深意,歌單已於推特公布。另一間有小屋裝置〈Voyage of the Moon〉的挑高展室,則搭配了與月相關的曲子。  

奈良美智自稱大學時代並非所謂好學生,他在美術補習班打工任教時期,面對稱呼自己為老師的高中生們,自覺該進修的是自己,於是決定到外國重新開始,選擇前往無需學費的德國。

第一間展室展出本展年代最早的一幅畫〈Untitled (after overpainting)〉,是奈良美智於1987年送給朋友的舊畫,他後來在1990年代短暫回國時,做了一番修改。第二展室畫於1988 年的〈Romantic Catastrophe〉則是赴德留學前的最後一張畫,畫中「掌上火」的元素經常出現於其後的作品。這件作品由奈良美智的美術補習班學生買下,為他籌措留學費用。


二頭身女孩成長史


奈良美智1988年赴德留學國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畢業後於科隆活動,直至2000年返回日本。期間曾於1998年受邀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客座教授三個月。奈良美智於1990年代起,便是日本當代藝術的一員健將。

本次自海外借展的35件作品中,舊金山現代美術館收藏的1991年作品〈The Girl with the Knife in Her Hand〉是奈良美智第一幅變身「二頭身」的「大頭娃娃」之作。如同他後來的書名《用小刀劃開》(Slash with a Knife),這個手拿小刀的女孩劃開了一個風靡世界的新時期。 

2000年《美術手帖》曾整理過奈良美智的二頭身女孩,歷經額頭放大、立體化、活潑化、自立化等演變過程。然而在那之後,二頭身女孩逐漸趨向深沉內省的形象。2005年作品〈Missing in Action - Girl meets Boy〉標題的男孩,是落在廣島的原子彈,暱稱「小男孩」(little boy),少女右眼中映著爆破時的閃光。仔細看咖啡杯雕塑〈生命之泉〉,發現生命的泉源是孩子們不止的淚。奈良美智表現出伴隨成長的痛苦,投射出人類本質的情感,人們從中看到自己的共通之處而有所觸動,如同五年前橫濱美術館個展標題「你和我有點相似」。在那個展覽中,橫濱美術館以奈良美智為「肖像畫家」的角度,為他在日本和西洋美術史中定位。  

二頭身女孩繼續成長,奈良美智一方面層層打底、細膩地鋪疊色調,流露溫暖氛圍;一方面深入畫中人的內在,希望了解那個小世界。 當他畫畫時和畫中人對話,之後,其他站在畫前的人也能與畫中人對話。因此,與其說這些畫是奈良美智的自畫像,不如說是他在鏡子前投影出自己的模樣,雖然自己離開了鏡前,鏡子卻變成一幅畫,可以與人對話的畫。美術館最後樓層(三樓)的展示,一面牆一張畫,留下充裕的空間讓觀眾與每張畫面對面。最後一張於今年繪就的新作〈Midnight Truth〉,獨自展於最後一間幽暗的空間,凝視畫中女孩,彷彿可以聽見她的心聲,進入冥想。


沒有音樂,我就像少了菠菜的卜派


策展人導覽一圈後,記者會回到第一展室舉行,奈良美智坐在充滿懷舊氣氛的儲物櫃前,面對著他心愛的唱片收藏,回答記者提問。期間美術館職員一度要調低音樂音量,談吐風趣的奈良美智立刻說:「沒有音樂,我就像少了菠菜的卜派(大力水手),變得很弱。」 

奈良美智說:「我不是靠方法論創作,只因想畫而畫。」雖然出身自美術大學,但他認為大學只占人生數年,其他人生大部分對自己感性的養成更為重要。例如小時候沒有玩伴,和羊、貓、狗玩耍、說話。後來都市發展,羊不見了,河川變成混凝土,修整了道路,這些失去的東西、童年的回憶和情感,在閉上眼後還鮮明地活在自己體內,這些是他在德國時期特別意識到的。  

奈良美智提及由於青森靠近俄國,設有美軍飛彈基地,美軍電台「Far East Net Work」不斷播送音樂,雖然是自己聽不懂的語言,但他會一邊跟著音樂搖擺身體,一邊在傳單背面塗鴉,等待父母回家。到了中學,他憑著聽辨而出的幾句歌詞,自行到唱片行詢問、搜尋唱片。當時的奈良美智年紀還小,英文還沒學好,曾把「Don’t let me down」,聽成「DoReMiDa」,讓唱片行幫忙找唱片,就這樣從中學起,開始收集唱片。到了高中時期,他用打工和買參考書的錢去買唱片,高二時和學長改造車庫,開起搖滾喫茶店,自己當DJ。意外的是,奈良美智高中時代沒進美術社團,而是進了橄欖球部。他說自己過去和美術毫無關係,家鄉青森弘前沒有美術館,生活周遭所及也毫無「美術」可言。  

「對我而言美術就是英文歌和唱片封面。那就是我的老師,帶我進入美術的世界。小時候,聽著美軍電台播放的音樂,試圖理解聽不懂的英語,我想就是這樣的過程,培養了我的想像力。我不是學習美術的人,雖然在藝術大學求學,但我流著不同的血,次文化形成了我的個性。」奈良美智認為自己的繪畫中若有任何深刻之處,必然是來自音樂和閱讀。「雖然不知道觀眾能否明白,但這面牆排開 唱片,感覺像我的夢想實現一般。」


父親去世與311震災


本展距離奈良美智上一檔在橫濱美術館舉辦的大型個展 「我和你有點相似」相距四年,他談起此間的心境變化 ──橫濱的個展就在311震災後,他當時因質疑自己的社會角色而無法作畫。大震災那年夏天,奈良美智依照原定計畫回到母校擔任駐校藝術家,畫不出畫的他,用盡全身氣力與黏土搏鬥,製作雕塑,在肉體和土的拼搏中,與自己戰鬥。  

在學生們的幫忙下,奈良美智做了幾件大型作品,製作期間好像時光倒流回到大學時代,學生時代對於未來感到徬徨,和自己當時的心境非常相似。奈良美智一直待到翌年三月,「學生代表頒給我『畢業證書』,校長是一隻叫做『節子』的貓,『畢業證書』上印有『節子』的貓爪 印。」

「雖然只有半年,但我好像又讀了一次大學,在那裡獲得重拾畫筆的力量,在後來的三個月之間,畫出橫濱美術館個展的所有繪畫。」  

此外,奈良美智提起震災一年前父親去世,原本幾乎不 回老家的他,從那之後時時回去探視落單的母親。他聽母親說起許多自己未曾過問之事,例如和他相當親近的外公,曾於農閒期間前往千島群島當漁夫,到樺太(庫頁島)的礦坑工作。於是自己前往庫頁島旅行,探索自己周遭的人從哪兒來?有過怎樣的青春歲月?並在那裡領悟到創作是非常狹隘的世界,希望能通往更廣闊的世界,接觸到更多人的內在。

「父親的死加上震災,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凝視自己, 希望我畫出的畫,到哪裡都能與自己對峙。」「近來藝術季盛行,雖然創作地域性作品在當地展出是件好事,但我希望做出可以拿到任何地方展出的作品,簡潔有力的作品。」奈良美智提到橫濱的「你和我有點相似」展,震災前擬定的標題是「Let’s Rock Again!」震災發生後才意識到自己當時並未認真思考,可以說是震災把自己導向了正確的方向。

用繪畫與谷口吉生建築對話


除了和愛知縣的緣分,豐田市美術館的建築魅力也是奈良美智選擇在此舉辦個展的原因。

「精彩的建築,讓我躍躍欲試。」月亮小屋裝置所在的挑高空間,摒除了自然光,營造出夜幕籠罩下月光的溫暖。走上三樓則是完全自然採光的空間,最後部分則是殿堂般的畫廊,奈良美智說:「類似的作品能輕易營造出不同表情,這就是建築的精彩之處吧!」  

相較起裝置日趨複雜的當代藝術展,奈良美智的這檔個展聚焦每張繪畫的魅力,型態上顯得單純而傳統,卻凸顯出繪畫仍具無限潛力。透過此展回顧過去的作品,奈良美智說:「作品剛到齊開箱時,覺得自己畫得很棒,然而布展完後,又覺得沒那麼好。畫畫當時的回憶是好的,如果覺得哪張畫有點土,以後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對自己不滿是件好事。和最早的作品比較,現在的作品更為豐富。我過去的作品形象比較強烈,人們說像是漫畫一般,反映出當時的自己不過如此。有了各種經驗,力圖進步,現在我終於可以表現出過去無法做到的東西。」  

奈良美智原訂去年於台北,舉辦像這次在豐田市美術館般的展覽,後因借展作品所牽涉的預算和手續的問題而終止,說明了匯聚大量舊作展覽的高難度。  

事實上,豐田市美術館個展記者會的前一天,按理忙到支不開身的奈良美智,前往東京出席紀錄片《台灣萬歲》 的首映和座談會,分享他所熱愛的台灣電影和台灣體驗。 

八月號《Eureka Poetry and Criticism》雜誌特輯「奈良美智的世界」,也刊載了奈良美智所拍攝的台灣照片,他在訪談中提到拜訪台灣原住民,看到原住民墓碑刻著本名、日本名、漢名三個名字,引發自己關於國境的思考。  

看來奈良美智與台灣頗有深緣。近年來樂於策展的奈良美智,為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策畫「近代風景」,為安曇野Chihiro美術館策畫茂田井武展,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在不久的未來,奈良美智展或奈良美智策展之舉,能夠在台灣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