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艾爾文‧潘 ╳ 三宅一生

攝影與時尚的跨界視覺對話

撰文 ‧ 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21_21 Design Sight (原載於2011年10月《藝術收藏+設計雜誌》)

攝影師艾爾文‧潘(Irving Penn)與三宅一生跨界合作長達十三年,但三宅一生從不出現在艾爾文‧潘的攝影工作室,艾爾文‧潘亦不出席三宅一生的服裝發表會,彼此缺席以保持個自創作的原創性。雖然這段默契式的合作已隨著2009年艾爾文‧潘逝世而告一段落,但透過現正於東京21_21設計館(21_21 Design Sight)展出的「艾爾文‧潘與三宅一生的視覺對話」,仍可再次感受由時裝大師與攝影巨匠的傳奇組合所創造出的永恆之美。



美國攝影大師艾爾文‧潘(Irving Penn)超過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以時尚、靜物、裸體、原始文化與肖像等主題,開啟現代攝影新面貌,留下無數記錄時代的經典畫面。他與日本時尚設計師三宅一生長達十三年的合作,激發出彼此的創作火花,締造了兩人藝術生涯的兩個尖峰。三宅一生曾說:「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人,可以看著我的衣服,傾聽我的聲音,並以他自己的方法回應。我尋覓了許久,終於在艾爾文‧潘身上找到,他的眼睛重新詮釋那些衣服,賦予衣服新的氣息,並以卓越的新觀點呈現在我面前,一個我在潛意識中試圖捕捉卻從未意識到的觀點。若沒有他的指引,我可能不會找到挑戰自己的新課題,也無法獲得新的解決之道。」六本木的「21_21設計館」目前正展出「艾爾文‧潘與三宅一生的視覺對話」,回顧這個攝影與服裝設計的跨界交流與創意激盪。

〉時尚攝影奇人艾爾文‧潘

擅長繪畫的艾爾文‧潘1943年以第一張彩色靜物照片,登上美國時尚雜誌《Vogue》封面,揭開他以攝影表現時尚的序幕並因而聞名。藉由一系列1950年代巴黎時尚週攝影,艾爾文‧潘重新定義了雜誌的風貌,他揚棄「多餘的」場景訊息,讓模特兒站在平面樸素的背景幕前,突顯唯一主題,時尚攝影從此進入現代時期,他鮮明獨特的美感對時尚設計產生巨大的影響。


艾爾文‧潘的鏡頭也捕捉了20世紀代表性藝術家們最經典的神情,畢卡索、達利、杜象、歐姬芙、史特拉汶斯基、聖羅蘭、三宅一生、芭蕾大師巴蘭欽與他最後的謬斯蘇珊‧法洛等,直到近期的凱特‧摩絲裸體。但他的鏡頭不僅對準名人,也聚焦部落原住民、社會邊緣族群與各行各業的人,這些富有人文色彩,風格獨特的肖像,形成一整部反映時代歷史的世紀群像。

〉全然信任的合作關係

三宅一生高中時期看過艾爾文‧潘的攝影作品就十分景仰,被艾爾文‧潘拍攝更是夢想般遙遠的事,但十年之後夢想成真,1983年艾爾文‧潘受美國時尚雜誌《Vogue》委託,拍攝三宅一生的服裝做為特輯。這些照片震撼了三宅一生:「原來還可以用這個角度看!」1984年艾爾文‧潘造訪日本時兩人相會,從1987年春夏開始到1999年秋冬時尚季,持續兩人長達十三年的合作關係。十三年來每當巴黎時尚週一結束,衣服就被送到紐約艾爾文‧潘的工作室進行拍攝,而三宅一生從未出現在攝影現場,這是他為自己立下的規定,希望寄予艾爾文‧潘完全的信任。這個不成文的規定為艾爾文‧潘提供絕對的自由,也因此產生了兩個藝術家之間超乎想像的視覺對話。

在1999年艾爾文‧潘出版的《艾爾文‧潘談與三宅一生工作》一書,他說:「三宅一生的作品覆蓋肢體,人穿了之後更顯存在感,他的靈感來自貝殼、海藻、石頭等自然造形,使用紙、絹、棉、竹等傳統自然素材,也會出其不意地使用塑膠。他的文化根底深厚,作品有時寓意武士、神話或傳說。他的設計並不追求流行,但有格調的女性將因他的衣服變得多彩多姿,更為美麗。」

〉頂尖幕後工作團隊

十三年漫長的合作情誼中,保持穩固關係的不只是兩位大師,許多核心成員也未曾改變,其中之一是本次21_21設計館「艾爾文‧潘與三宅一生的視覺對話」展覽總監北村綠,北村綠自1976年起在三宅一生旗下工作,成為其得力的助手。她在記者會上說:「每年兩次,巴黎時尚週結束回到東京,三宅一生和我就挑選一些服裝,由我帶到紐約讓艾爾文‧潘拍攝,參與艾爾文‧潘拍攝過程的紐約之旅非常愉悅,從1987到1999年,十多年一晃而過。」

艾爾文‧潘拍攝三宅一生作品的照片共兩百五十件,由田中一光設計成七十三張海報,這些作品從未公開展示,連同艾爾文‧潘為構思攝影所畫的草稿,全部被建檔珍藏起來。

2009年10月艾爾文‧潘去世,三宅一生與北村綠參加追悼會時,和許多人討論後決定將這些檔案展出,與艾爾文‧潘基金會幾經研議,克服多重困難展覽終於得以實現,本次展覽展出其中一百四十八件攝影、六十七張海報等。

北村綠分享了兩位大師合作的作業流程:「三宅一生從不到場監拍,艾爾文‧潘也從不出席三宅一生的服裝發表會。艾爾文‧潘總是很期待我帶衣服去,聽我敘述時眼裡閃爍著光芒,他從中挑選中意的衣服,然後開始發展姿勢、表情、化妝、髮型,以及其他必要元素,為每次拍攝訂出主題,創造出一條故事線。旁觀攝影的過程是一連串驚喜,我原本是最熟悉那些衣服的人,卻目睹它們在艾爾文‧潘的鏡頭前變形,那對我而言是全新的世界。三宅一生一定會被我從紐約帶回的照片所驚奇感動,他們彼此投射對方的觀點,也一定會以某種方式,提供往後創作靈感。三宅一生傳遞出無聲的訊息,而艾爾文‧潘接收到了,宛如透過呼吸就能完成溝通那般絕妙神奇,我希望藉由這個展覽介紹這種奇蹟似地合作方式,也希望參觀的人能從這項人類創作的精彩過程獲得靈感。」


其他參與這項攝影的工作夥伴都是一代菁英,十三年來全勤參與的還包括彩妝大師Tyen、稍後加入的頂尖髮型師薩哈格(John Sahag)、《Vogue》雜誌的擁護者哈爾(Sadie Hall)則負責熨燙每一件衣服到最完美的狀態。擔任迪奧(Dior)彩妝總監長達三十多年,目前也從事攝影工作的Tyen,不但提供珍貴的原版照片與攝影用的素描,還特地出席記者會敘說他參與這項合作的始末,他表示艾爾文‧潘與三宅一生對他而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創意人,這個展覽激發許多回憶與情感,特別是他從艾爾文‧潘身上學習到許多。

Tyen回憶說:「當我十八歲還不懂流行時尚是什麼時,閱讀了一本美麗的書,就是艾爾文‧潘的《保留的瞬間》,我立刻愛上他鏡頭下美麗的女人,沒想到有一天可以與他合作。我在為巴黎歌劇院工作時,艾爾文‧潘打電話邀請我加入三宅一生服裝攝影工作的行列,後來三宅一生也來電。我能說什麼?當然不可能拒絕,雖然我那時只會為歌劇演員畫妝,從未幫流行時尚化過妝。」

 「歌劇與攝影的距離和燈光等條件不同。」Tyen在記者會後接受《藝術收藏+設計》雜誌記者專訪,提到他抵達紐約後,艾爾文‧潘給他的方向是「不要化妝,只要表現!忘記臉,表現三宅一生的衣服!」「我們做的不是流行時尚,三宅一生也不是為了流行而設計。」在Tyen眼裡,三宅一生的衣服是前衛藝術,艾爾文‧潘則透過人的肢體動作解放衣服。艾爾文‧潘曾說:「三宅一生提供了一種形式,我想賦予表現的語言。」他用的是女人的身體,以動作來表現肢體語言,賦予衣服生命。Tyen說他深深記得艾爾文‧潘的一句話:「我們很幸運,我們做的是再創作,而不是流行商業,我們可以自由表現,所以玩吧!享受吧!」劇場出身的Tyen為這個創作組合帶來戲劇性的張力面貌。

為了讓觀眾更容易了解整個合作流程,北村綠邀請紐約漫畫家克勞福(Michael Crawford)執筆,比利時導演帕斯卡‧魯藍(Pascal Roulin)負責動畫,製作了一段長約九分鐘的短片。克勞福曾在《紐約客》畫過漫畫嘲諷三宅一生的衣服像睡衣,竟成了這次展覽委託製作的機緣。魯藍除了讓克勞福的插畫動起來,還負責編輯投影的照片,整理跨越了十九季發表會風格迥異的一百四十八張影像,交錯投射在31公尺寬的投影幕上,藉由佳能(Canon)的技術支援與設計師坂茂的空間安排,觀眾坐在舞台下宛如出席觀賞一場時裝發表會。

設計了三宅一生住家的建築師坂茂,負責本次展場的布置設計。坂茂以運用紙管創造「紙建築」,展現與自然環境融合而聞名,這次展覽中他也運用紙管做出兩道曲牆,區隔克勞福插畫展區與魯藍動畫放映室的空間,透過紙管間的縫隙還可以隱約看見對方的作品,巧妙提示兩人作品的關連性。

坂茂說:「安藤忠雄設計的21_21設計館本身就是很棒的空間,然而要賦予這個空間新的風貌卻是很大的挑戰。」坂茂的整體布展都採取了對話形式,地下室大廳陳列田中一光所設計的海報與艾爾文‧潘為攝影所畫的素描,兩種作品面對面,各自佔據一整面牆,但留心看就會發現海報上的圖像與素描上的構想相互呼應。

第一展室是克勞福與魯藍的對話;第二展室就是三宅一生與艾爾文‧潘的對話。伸展台般大型投影幕上演的,是現實世界未曾發生的,一場由艾爾文‧潘所「執導」的三宅一生服裝秀。坂茂利用這個展室的柱子隔出一面牆,在服裝秀的外頭運用柱子做為框架,懸掛了一幅幅展現艾爾文‧潘原版攝影作品,其中包括艾爾文‧潘1988年為三宅生拍攝的肖像,以及做為本次海報圖案的兩張高度呼應照片:1986年〈罌粟花〉與1990年的〈皺摺之花〉。北村綠認為這兩件作品言簡意賅地對照出艾爾文‧潘與三宅一生的創意,並且明白兩人思維有其共通之處。

一如往常三宅一生對北村綠是百分百信任的,北村綠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三宅一生從未過問這次展覽的事,甚至沒看過展覽模型。兩天前他看了展場,為我打了99分。兩天後又改口,這個展覽200分。」回顧十三年間的輝煌成果,對三宅一生、艾爾文‧潘、田中一光、Tyen、薩哈格、哈爾、北村綠,甚至是模特兒狩野純(Jun Kano)等每個曾經參與過的人,都是一段生涯裡的關鍵性時期。北村綠說:「這個展覽有太多的回憶、故事與情感,對我而言也許是某種東西重新開始。」

〉無聲的交流激發創意能量

三宅一生曾形容,在艾爾文‧潘的鏡頭下「衣服被賦予自己的聲音」。1988年巴黎的裝飾藝術博物館曾舉辦一場艾爾文‧潘擔任攝影的三宅一生展「A- ÜN」,A- ÜN是梵文的「阿哞」,在佛法中「阿」是開口的第一個聲音,代表始;「哞」是閉口最後的聲音,代表終。「阿哞」象徵宇宙運轉周而復始的法則。「阿」也意味著真實的求道之心,「哞」是智慧與涅槃的意義。三宅一生說,傳達出無聲的字句被接收,並回應以無聲字句回應就是「阿哞」,這種「默會」的溝通形式存在於夫妻、戀人、師徒,對他而言他是「阿」,艾爾文‧潘是「哞」,艾爾文‧潘「哞」又成為他的「阿」,如此不斷循環。

回顧三宅一生與艾爾文‧潘的無聲對話,不應只是一個時代的總結,或許可以給新時代帶來啟發。如今在21_21設計館,寬闊的牆面滿滿色彩鮮明、造型活潑的照片、海報,以及素描,令人回想起一個精采而令人動容的時代。

參與這項合作的藝術家們每一位都操作著強烈的語彙,卻能達到一種和諧。更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服裝、攝影、海報、化妝、髮型、姿勢,沒有一件顯得陳舊過時,甚至還散發著新鮮的創意。套句Tyen所說的:「我們創造的不是流行。」他們創造的應該是永恆,關鍵或許就在於艾爾文‧潘主張的忘卻商業,與三宅一生堅持的自由創作。